杨冰之:大数据赋能智慧城市之浅见

2018-11-30 来源/作者:国脉互联/徐向南
浏览量: 分享

  11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8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以"数据赋能 智慧中国"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千余人参会。

  本文系国脉董事长、首席架构师、首席研究员杨冰之先生于11月28日下午在"2018智慧中国年会"分论坛二--"数字经济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研讨会"上的演讲,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国脉董事长 杨冰之

【国脉董事长 杨冰之】

  感谢各位莅临,接下来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大数据赋能智慧城市的相关认识。

  一、智慧城市八年奋战和发展启示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从2010年提出到现在,一时风靡全球,中国有几个城市都号称自己智慧城市做得很好。但最大的困惑是到底哪个城市很智慧,这其实很难回答。智慧的内涵、标准很复杂。经过八年抗战和奋斗,我们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耐心。罗马非一日之功。智慧城市比想象中的复杂,急不得,三五年做不好。但是,慢不行,不做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

  2.力量。信息技术尤其是新兴的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重要推动力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现在如果一个地方不考虑人工智能,不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将来数据服务就做不好,例如,互联网企业分为三代,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服务如果没有人工智能已经做不下去了,每一个做数据服务的公司背后检验的就是人工智能能力。

  3.认知。智慧城市的认知要数据引领,要资源优化配置,要全面赋能。对智慧城市的认知水平,直接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和建设结果。

  4.角色。政府有哪些角色,我们一定要认清。做智慧城市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要团结、考虑各方面利益,广泛深度与各方利益有机有效持久关联起来,结合全社会的力量一起来做智慧城市。

  5.模式。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很重要,项目要小而精,学会以点带面。有些做智慧城市的部门一做就做了好几十个项目,最后成为了半拉子工程。如果做精几个项目,能为政府公务员赋能、为公民赋能,为每一个人带来可以享受的好处,那么这种项目就是为国为民的好项目。

  6.要素。智慧城市关联的要素极多极杂,需要数据思维、创新精神和服务理念。

  7.数据。数据成为主战场,无数据不智慧,一个条件是要汇聚数据,汇聚数据能不能做好考验着智慧。大多数城市到了数据汇聚阶段,汇聚数据怎么做好,能不能管好、用好、对外服务好、对内应用好都考验着智慧。

  8.规律。智慧城市是有规律可循的,基础设施必须建好、数据体系必须健壮,数据应用是重点。

  经过八年的智慧城市探索期,智慧城市考虑要不要做就很落后了,不知道如何做也落后了,要抓住数据牛鼻子来做好智慧城市,一切围绕数据集聚,我们要资源聚焦、思路聚焦、力量聚焦。

  二、城市、数据、未来

  100年以前是电话,2008是互联网,2018年是大数据,2028是不是人工智能我们可以预期一下。

  为什么要把数据作为牛鼻子?未来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路径模式、竞争力来源于哪里要好好考虑。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说"数字经济成为经济主流,一切经济形态都要重来一遍",为什么要重来一遍?因为我们要按照数据规则进行改造,城市路径和道路要用数据去改造。

  城市优势如何进一步释放、集聚、增强、放大?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考验每一个市长的重要智慧。杨部长(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讲过项目不仅要考虑几年,智慧城市项目好不好要考虑5年、20年、30年、50年;动机、手段和目的,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我们土地、人口、区位、矿产、制造能力等过去的优势资源如何通过数据进行优化、配置、重组、管理是一个大事情,要素间如何形成协作合力都需要我们深入进行展望。展望未来的智慧城市应该是数据城市,应该是营商环境最佳城市,这样的城市应该能够对外源源不断吸纳各种资源,对内能够优化资源,能够提高整个城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数据生产线与城市生命线要逐渐融为一体。数据要通过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生成城市数据孪生体,要将城市做物理镜像。

  未来到底怎么样?智慧城市最终的智慧体验在哪里?提一个最简要但是又最难的智慧城市标准,就是能够留住和吸引年轻人,这也是我们在各个地方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城市如果不能留住、吸引年轻人,怎么说也是不智慧的。因为年轻人代表城市未来,年轻人能够带来创新、创业、创意。所以我们要以这个指标来考虑智慧城市是不是智慧的。不管网络、道路多好,这都不是最核心的表现,年轻人流入的多还是流出的多,才是智慧城市吸引力大小的反射。

  三、数据集聚塑造城市新竞争力

  城市成为数据生产与消费的主战场,需要更多链接,需要更优的资源配置,更加活力。城市要素要紧密连接和互动,形成更优化、更高效、更安全的要素体系,要实现多类型、多来源、多主体、多形态。数据重新优化和配置资源的能力至关重要,数据带来城市活力,数据中心正在成为城市标配。通过数据集聚带来城市资源集聚,信息流带来资金流和人流,促进数据基因发展。

  智慧城市发展更智慧,需要进一步开放、赋能、重构,那么现在到底该如何赋能?关键是针对城市发展动力难题和困境,提出我们自身的数据解决方案。第一个要解决城市数据状况,我们讲城市从1.0到2.0,现在是什么状况?大多数是碎片、低质、分散、局部数据状况,这是大多数城市的问题。而未来是体系、高质、融合、总体升级的,要形成总体数据体系,方法是从技术融合到数据融合到业务融合,最终要形成智慧城市数据体系、形成城市的数据体系和数据服务,这一点必由之路是数据融合,因为数据在里面扮演着催化剂和融合剂,要通过数据重塑城市优势,目标是政策体系、社会体系、生态体系融合,形成数据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应该成为城市的总体框架。

  四、城市数据体系建设的痛点与难点

  痛点是统筹问题,如何有效统筹?这就涉及到了数据标准、应用、管理问题。城市政府的角色核心是数据生产、开放与应用,因此要提升城市的数据能力。当务之急的四个抓手分别是资源集聚、设施集约化、数据流动和数据业务体系。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大数据。

  五、国脉在行动

  远见,对城市和智慧的深入认知、远见洞察力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出路。国脉有一套自己的认知体系;案例,国脉有几十个规划、上百个项目;产品,城市数据体系解决方案、国脉智慧城市网、数据基因城市版;行动,希望与各个城市合作,打造城市赋能系统。

  六、数据浪潮与城市数据含金量

  提高数据含金量势在必行。当代人类经历两次伟大的迁徙浪潮,一个是从农村到城市,一个是从线下到线上。中国社会正在叠加双浪潮,再过一百年看看这段历史,形成惊心动魄、瑰丽辉煌的社会奇观。

  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经历了最大的人类迁徙,中国在加快物理世界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在快速建设数字世界,形成相互促进的效果。

  更复杂的双系统需要更大的智慧,数据赋能大智慧,关键是考验智慧城市的管理。数据形成智慧,如何形成?人机共生智慧这是最大的考验。我们能够看到城市兴起,能够看到城市衰败,希望通过数据使城市有更大的活力、更大的未来,关键考验是人。

  注:获取更多会议信息及嘉宾演讲资料,欢迎登录"2018智慧中国年会官网"。

杨冰之大数据赋能智慧城市之浅见

  |现场照片直播分享:

杨冰之大数据赋能智慧城市之浅见


标签:
投稿人:wangfang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