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节能官 | 全面绿色转型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连载十二)

2022-11-18 来源/作者:
浏览量: 分享

首席节能官是作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原创性概念,首席节能官是一个组织内专门负责能源规划管理、节能技术应用和碳资产交易服务的职位,主要负责全组织的能源体系保障,提升组织节能管理效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是双碳战略的主力军。本书围绕首席节能官的岗位定位和价值,从概念与趋势、政策与标准、岗位与职责、知识体系与实践要求等方面对首席节能官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进行详细阐述,是绿色低碳战略下从事节能工作管理者、实践者、研究者提供的学习文本首选的学习提升文本。首席节能官微信公众平台将对书籍内容进行连载,期望得到众多节能工作者的建议与合作。


全面绿色转型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绿色转型时代机遇与挑战

01机遇分析

“双碳”目标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快速绿色低碳转型为中国提供了和发达国家同起点、同起步的重大机遇。要充分认识绿色发展的机遇,就必须跳出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思维模式。现有关于发展的传统理念、内容、模式、体制、政策等,很多都是传统工业时代的产物并为其服务的,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转变。全面绿色转型是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发展范式的转变,涉及全社会不同层面的问题,很多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目前中国面临着绿色发展的历史机遇:

第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实力的大幅增强,人们的消费偏好也发生了变化,绿色市场迅速扩大。国家也有更大的实力推动绿色发展,并解决绿色转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此同时,在传统增长动能接近释放后,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动能和增长来源,以稳定实现现代化目标,而绿色增长则成为新的供给和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第二,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步入数字时代,且大量绿色技术也正获得突破性进展。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变化,诞生了不同于农业社会的工业文明。目前,人类社会正在从传统工业时代进入互联网数字时代,发展内容和方式正在发生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数字时代同中国高铁时代的同时到来,更使经济发展的“玩法”发生了戏剧性改变,带来了大量新机遇。

第三,在经历了工业时代“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损耗、高碳排放”带来的种种环境危机后,人们的发展理念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传统发展概念和模式,正被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发展模式取代,绿色发展日渐成为主流的发展观。

 

02存在挑战和应对办法


1.主要的挑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阶段,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仍然薄弱,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剩30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当前中国煤炭和石油消费量较高,从能源供应系统到能源消费行业、相应的重大基础设施,需在2060年前完全实现脱碳化改造升级,存在巨大挑战。“双碳”目标下,高能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能源消费强度控制的着眼点之一,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地区,将面临主体性产业替换的严重冲击;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等高耗能产业为主导的区域也将面临同样的挑战。

二是对技术创新高要求带来的挑战。中国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CCUS技术(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链条发展应用水平不一致,对低碳技术、零碳技术、负碳技术等技术创新的需求逐渐增大。如何在清洁能源运输优化、存储等技术上实现突破,碳捕集技术如何实现有效应用、升级并逐渐趋于成熟等,均是“双碳”目标下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是对区域财政可持续带来的挑战。山西、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采矿大省,青海、内蒙古、云南等电力大省,贵州、甘肃、青海等建筑大省,地方财政对采矿业、电力行业、建筑业等依赖程度较高。“双碳”战略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对相关区域的主导产业产能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和产能过剩,给当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相当的冲击。

四是对区域金融体系带来的挑战。能源和经济低碳转型,将不可避免导致高碳排放的资产价值下跌,引致资产搁浅、高碳资产泡沫破灭、高碳产业和企业消失,贷款、债券违约和投资损失风险上升,进而成为区域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风险源。

2.造成的影响

中国与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大多在工业化后期才大力推动减碳的进程,而中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并没有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此时要大力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防止低碳转型的进程过快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和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应鼓励能源领域创新发展相关技术,加大国内能源供应力度,降低供应成本,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进程,以应对当前能源供给出现的危机。

“十四五”期间,中国要大力推动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大幅提升新能源的占比,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才能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可以预期,不管是在传统能源还是新能源领域,将有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转化和应用水平将全面提升。但与之前不同,数字化或将在能源的绿色转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解决的办法

面对时代的挑战和压力,一是要在数字化、低碳化的大潮下推进中国的能源技术革命,打破常规和惯性,通过理论突破、技术突破、应用突破和产业边界突破,深化能源和科技领域体制改革,统筹规划、高效建设、科学运营、数据使“能”,实现能源行业和企业“对象、过程、规则”数字化,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创新能源科技支持政策,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与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向纵深推进能源技术革命铺设一条数字之路。

二是中国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让能源的低碳转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国际上,欧盟积极推动自身经济能源绿色转型及全球气候治理,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处于全球领先水平。2019年发布的《欧洲绿色政纲》,能源领域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淘汰煤电、建设智慧能源设施。率先在2017年实现碳达峰的美国,在拜登就职美国总统后,提出到2035年,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未来将持续发展低碳技术,推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技术发展。中国正在着力构建的现代能源体系是否能够如期完成,将影响到低碳转型的进程。未来在“30/60”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向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步伐更加稳健,推动能源基础理论、技术链条和产业形态加速突破。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阶段,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向纵深迈进,将引导创立新的绿色能源知识和技术体系。

来源:首席节能官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